书院新闻

我与黄济先生二三事——郭华副院长撰文庆贺黄济先生九十华诞

黄先生是我尊敬、热爱的老先生。我和其他人一样,尊称黄济先生为黄先生。每次电话接通时,我会说:黄先生吗?我是郭华。黄先生总是先回一句:郭华同志啊,我是黄济。嗯,好听的胶东话,黄先生的胶东味。

21年前,我与黄先生第一次见面。这次会面,黄先生可能记不得了。198910月中旬,北京地区刚刚解禁,我与我的两位同学,从大连来到北京,遵照导师罗明基教授的嘱咐,拜访北师大的黄济教授和王策三教授。这样的活动是当时培养研究生的一项重要环节,即访学(游学)。那时,黄先生和王老师都还住在校内的丽泽六号楼。事实上,我对黄先生当时究竟对我的论文开题报告做了些什么指点。不是忘记了,而是根本没听懂,没明白。我和所有第一次见黄先生的后辈学人一样,听不太懂黄先生的胶东方言。导师罗明基所说的儒雅的黄先生与我当时见到的黄先生一点也不相符嘛,我一点也没觉得黄先生儒雅风流啊。几年后,我到北师大跟着王策三老师做访问学者,经常与王老师、裴老师的学生混在一起。那时的我们,也和现在的学生一样,对于自己崇拜、热爱的老师也是喜欢八卦一下的。那时我们得最多的,是王老师、黄老师,以及王老师与黄老师黄王不分的革命友谊。我第一次听他们黄老师时,对有同学说黄老师特别可爱极了的观点提出了强烈质疑,我说黄先生很古板啊,一点也不。那位同学用不屑的眼光瞪着我:你认错人了吧?!

读博士以后,和黄先生的接触多了起来。1996年春,黄先生与王老师一同从校内搬到新风南里的中直机关小区同一栋楼的同一个单元,黄先生住202,王老师住402,经常会在王老师家见到黄老师,听他们谈论学问,谈论琐事,有时候也有幸能够掺和几句。1997年底去天津开裴老师主持的主体教育年会。那次会议,黄先生全程出席,和我们一起坐硬板车去天津、住在同一个宾馆里。会上会下的黄先生都亲切无比,还非常幽默。尤其是会下,黄先生会出字谜、会讲掌故、还会评点人物,既不端老先生的架子,也不扭捏于师生间的距离,真正是潇洒、帅气、可爱。黄先生吟古诗出字谜,高兴地看我们吃瘪,然后才慢条斯理地讲出谜底,而且还好为人师地再详细解释,看到我们会心领悟,黄先生便得意得很,接着再出一个。讲到时下编书成风,黄先生善意地说,编书也是做贡献,康熙皇帝就编书”……真正的是善良、宽厚、风趣,而且风趣得那么有文化、有历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黄先生的话于我不再是难懂的方言,反而觉得好听,觉得胶东话或铿锵,或婉转,节奏强烈、韵律十足,讲起故事来是很有味道的。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也许是我的知识准备水平提高了,我的知识背景与黄先生的有了较大的重合,也就是所谓的索引性增强了。当然,更可能的原因是我熟悉这样的韵律了。

11年前,我博士学业完成,黄先生是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博士毕业后,我南下去南京师范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离校前向黄先生、王老师告别。黄先生拿出事先写好的条幅送我。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黄先生的字虽不如启功先生那样著名,但在教育界内可是首屈一指的书法家。黄先生竟为我这样的小字辈专门写字,这让我诚惶诚恐。我猜测,黄先生是不擅长当面语重心长,但又想表达一下语重心长的期望,于是写了这样一条条幅,条幅上用大小不同的两种字号写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郭华同志欣赴南京师大做博士后题韩昌黎进学解二句以表祝贺并与之共勉 黄济 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于北京师大 新风南里。从这幅字里,我确实感到了沉沉的语重心长。信不信由你,我感觉更多的是压力和重担。我要真是不精于业,不认真地学,哪里有颜面再见黄先生呢?

今年1月,教育家书院全力为四月初举办的成立大会做各种准备。其中的一项重要准备便是请德高望重书法又好的老先生们为书院留下墨宝。我先请顾明远先生为书院题写了院名。虽然顾先生很忙,但由于顾先生是书院院长,我便无丝毫心理负担。找黄先生时,更是直接就打了电话过去,根本没考虑过黄先生会不会不愿意、会不会拒绝等等这类问题。黄先生的字是没得说,是教育学界的书法家;黄先生德高望重,是当之无愧、名实相副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因此,找黄先生写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电话里的黄先生建议我先想好要写什么,还说要帮我琢磨琢磨写什么好。黄先生是这样的宽厚仁慈,我这样打扰他是不是有点过分呢?

酝酿了将近两周,二月初的一个下午,和黄先生约好,去黄先生家。我和黄先生像对暗号一样,各自拿出了自己准备好的文字。黄先生的那几段文字用蓝黑钢笔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两面都印满5号宋体字的打印纸上。黄先生和我坐在沙发上认真分析每段文字的意义,讨论用哪一段更好些。事实上,我一眼便相中了黄先生拟定的一段文字(见下图)。当然,在黄先生严谨认真态度的感召下,我也只好按捺下激动的心情陪老先生一段段地琢磨,到底用哪个好。讨论了半天,我还是固执地请黄先生就用他自己拟定的那段话。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既有孔子、老子语录,还有子贡对孔子语的释义,更重要的,是黄先生把这几句话攒到了一起,它便有了新的意义在里面,而且意义巨大。我自己很兴奋甚至有点迫不急待,一个劲地劝黄先生就写这个吧,就写这个吧,这个最好。黄先生却说:还是要好好考虑,不急着写,再想想,过几天再写也行。我坚持这条便是最好,终于说动黄老师同意写这一段。

黄老师终于同意了,但又不张罗写字,而是拿出来厚厚的《朱子四书集注》《诸子集成》两部书,一个字一个字的校对,边校对边为我讲解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像讲故事一样。这样听着,我脑海里便浮现出孔子和子贡坐在一起推心置腹、一个吹捧一个谦虚的情景来。讲完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后,黄老师笑眯眯地说:子贡这个人,他是很会讲话的,我心里想:嗯,子贡的马屁真是高级。不过,马上觉得这样想对孔圣人大不敬,于是在心里补想了一下:不是马屁,还是挺实事求是的。能够学不厌、教不倦的人,真的是圣人了。讲到老子的那句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时,黄先生说:老子是很讲辩证法的,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然后,黄先生笑眯眯一脸狡黠指着我拿来的两瓶冰葡萄酒说:就像你吧,想让我写字,便先送我些东西。我无语,只能大呼黄先生,我好冤啊……”。不过,我很享受黄老师这么亲切可爱得为我讲解孔子和老子。能看到黄先生这样的亲切可爱状,是我的荣幸。就这样,不知不觉间,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我享受了一节高级别的个别教学,我们也完成了校对工作。黄先生又拿出一张一面用过一面干净的小纸片来,把校对好的这段字重新誊写一遍,吩咐我拿着。于是招呼两个小阿姨,拼桌子、倒墨、铺纸,黄先生要动笔写字了。

不了解黄先生的晚辈后学,一定难以想象自己心目中的教育学界泰斗、声名远播的著名教育哲学家、书法家,他写字的家什会这么简陋。写字的桌子是用两张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饭桌拼出来的,听着黄先生的指挥弯下腰用几本书找齐高度时,我竟然没觉得黄先生物质生活艰苦,反而觉得很有意思,瞧,有本事的人就是这么有个性;宣纸下铺的不是毛毡,是练字时写废的宣纸,原因不是没有毛毡,而是我有毡子,不舍得用”——抠门啊,又好浪费啊,毡子不用来垫纸不是浪费了吗,果真黄老师像葛朗台一样,只要拥有就满足了啊;充当砚台的是一个小阿姨端着的一个带豁的茶碗,墨直接倒进这个茶碗里,黄先生要润笔时,小阿姨便手臂向前一伸把碗递过去,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小阿姨说:每次爷爷给别人写字的时候,我都这样倒好墨站在旁边

黄先生写字的时候潇洒得很,一气呵成;左右环侍三人,也威风得很。我站在旁边,拿着那张小纸片随着黄先生的写字进度提示黄先生下面要写的内容,黄先生说:千万不能错了,错了一个字就得全部重来,因此我感觉我的责任极其重大、紧张得要死;上面提到过了,一位小阿姨负责端墨碗,而另一位小阿姨则时不常地帮着挪动镇纸。黄先生写字时的气势,让人觉得老头儿很酷很帅很威风。终于写完后,黄先生郑重地拿出两枚印章,比量着要印下去的位置,用力地印下去。印好一个再印一个,黄先生自己解释说,这个印(指第二枚)是齐东人。齐东人黄济

今年410号,教育家书院成立大会召开,我又一次打扰黄先生,请黄先生在大会上向书院的首批兼职研究员解释他的题词的含义。黄先生欣然应允,并且提前来到会场。这样的黄先生,我能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感激呢?黄先生在大会上讲话时,我们用投影映出黄先生的题词,黄先生便一字一句地做解释,说含义。看着会场中人们专注的神情,我知道,所有的人都被这位博学、朴实、谦虚、宽厚的老人打动了。讲话完毕,黄先生竟然也客套了两句:郭华同志让我讲十分钟,我也不知道超时了没有,一讲就讲多了;我的普通话也不好,好多同志可能听不大懂,浪费大家时间了。如果这句话是我们这辈人说的,那一定是客套了,但是,相信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些在我们看来是客套话的话,在黄先生那里却是真诚的。

会后,许多人反映黄先生的讲话好,我便想着把黄先生讲话的文字稿放在书院的网站上。书院的何薇从会场录音里录出文字后,想请黄先生审定后就放到网上。没想到的是,黄先生又重新把他的讲话稿整理,亲笔写在两页500字的稿纸上。这份讲话稿连同黄先生为书院的题词成为教育家书院最重要的文化宝贝。我们把黄先生的题字在书画行裱好、装在相框里,挂在教育家书院的办公室,现在,书院的网站背景也是黄先生的题词。这么做,不仅仅因为黄先生的字好,而是因为这字里饱含着黄先生的为学为人的高尚精神。黄先生总是能感动我们,并且能于感动之中教育我们,提升我们灵魂的境界。这样的字挂在书院里、放在网站上会感动所有了解黄先生的人。

黄先生在教育家书院成立大会上讲话

20107月于北京师大